灵寿县人民政府对石家庄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第 40 号建议的答复
杨挺博、金瑞强代表:
您提出的关于“挖掘乡村特色旅游资源,助力美丽乡村振兴”建议收悉,现答复如下:
一、传承优秀乡村文化
近年来,我县组织白马岗跑竹马、武凡同高跷马、北纪城秧歌戏、慈峪抬阁等非遗项目参加各类展演;对省级非遗项目慈峪抬阁、县级非遗项目元宵节灯会、慈峪跑花篮进行了拍摄,制作成电子档案加以保存;以“文化和自然遗产日”为契机,开展非遗宣传活动,举办“探访幽居寺·大众考古”、观看“清秧歌戏”“佛首回归宣传片”等宣传活动,吸引了社会群体、众多文化爱好者参与其中;成功申报王氏针灸疗法、药王邳彤的传说、灵寿羊杂汤制作技艺、南纪城卤肉制作技艺、上邵村秧歌戏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二、丰富乡村群众文化生活
近年来我县深入基层文艺辅导基地培训乡村文艺骨干 6 万余人次,为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打好基础;在部分乡村建立了流动图书服务点,以点带面把图书馆服务延伸到乡村;按照《边远贫困地区人才支持计划文化工作者专项行动》部署,每年选派 12名文化工作者协助各乡(镇) 文化站组织文化活动,培训文艺爱好者收集民间文艺作品;开展“送戏下乡”活动,为乡村群众提供传统戏曲演出服务;以“四季欢歌 百姓舞台”“彩色周末”“双创双服 七进”等品牌活动,开展各类演出,活跃群众文化生活,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发展。
三、积极推进文旅融合
充分利用我具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,推动旅游经济发展,以石家庄市第四届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,整合文化旅游资源,建成了灵寿县博物馆、松滹湾文化广场 (青铜器博物馆、民俗馆 )、大观园等景点,同时将非遗项目、文化演出、阅读推广进景区开展展演、宣传;依托中山古城遗址、幽居寺塔等文物古迹,开展乡村旅游;依托车谷康养旅游度假小镇建设基础,以长城文化为核心,发展休闲度假设施,打造有温度、有品位的康养度假目的地;深入挖掘长城文化内涵,结合康养度假发展需求,因地制宜建设车谷长城人家主题民宿、长城脚下茶宿、长城文化休闲商街、长城康养部落等项目,并将长城文化元素融入到旅游标识系统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各个方面,形成有温度、有品位的康养度假区。
四、推进乡村旅游情况
充分发挥特色生态资源优势,大力发展乡村旅游、休闲农业健康养老、农村电商等新产业、新业态,打造一批精品高端民宿、农家乐;提升乡村旅游品质,对标 A 级景区建设内容,引导各乡村旅游点按照旅游发展内容,在基础设施建设、景点打造等方面提升乡村旅游品质;结合乡村环境整治工作,着力开展乡村环境打造工作,引导各乡村以环境整治为抓手,按照乡村旅游发展内容,将农村打造成环境既整洁又优美且具有一定观赏性的新型农村,按照乡村旅游点的发展类别统一规划管理,凸显特色。2023年,我县主要对以下乡村旅游点进行有序规划发展: 以顺明仙桃谷、安定采摘园、展翼太行茶为主的采摘类乡村旅游点;以觅道中草药文化传承园、慈河谷红色三线文化博物馆、小羊时代为主的研学类乡村旅游点;当下最流行的露营类乡村旅游点一一横山湖国际露营公园;上下庄村利用山水资源打造特色民宿休闲度假项目;大夫庄村利用湿地资源打造沙家浜特色观光游览项目等。另外,还深入挖掘腌肉面、羊杂汤、缸炉烧饼等以乡村美食为主的旅游点。
通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,我县建成了一批具有特色的美丽乡村。下一步,加大宣传力度、增加知名度,让更多的人到美丽乡村重点村观光旅游,真正实现从“打造美丽乡”向“经营美丽乡”转变;善用自媒体打造精准宣传营销策略,运用自媒体、抖音、快手、微信视频号短视频及直播等途径,对我县旅游进行宣传推介;结合县域内的景点、乡村旅游点、红色旅游、采摘及特色美食,拟推出精品旅游线路,加快乡村旅游由“一日游”转变为二日游”,促进农旅融合,促进农民增收。
灵寿县人民政府
2023年5月8日